《C等青春》

高中毕业的个人总结

高中三年,我是那种被淹没在人群里的男生。

走读生。早上七点冲进校门,晚上六点半挤出校门,一天像个木偶一样在时间和作业堆里上蹿下跳。没有住校生的深夜卧谈,也没有操场下的“热血男儿”,更不会在凌晨三点披着被子看星星。我最多就是午休趴在桌上,做梦梦见被喜欢的女生表白,然后被英语作文打回原形。

我是那种你在人群里一眼看过去就会忽略的角色,像电影里那个没名字的NPC,但我心里清楚,我的剧本里也有主线任务——看看隔壁班的她。

她是我那三年生活里唯一带点青春的瞎想吧。

每天下课十分钟,我会装作若无其事地走过隔壁,去卫生间上厕所,顺便瞟一眼那个坐在窗边的她。她有时穿着蓝色的校服外套,有时扎马尾,偶尔和朋友聊几句,然后走了。

三年。我见了她不下几百次,却从没说过一句话。不是不想,是不敢。胆小是种病,我是晚期。我的内心戏比奥斯卡影帝都丰富,但现实里我就是个安静又拧巴的少年,嘴唇动一动都觉得是对世界的打扰。

“你为什么不跟她说话?”有次同学问我。

“因为……”我说。

就像我数学物理永远是最亮的那两科,语文英语仿佛是黑洞,我对她,也只能远观,无法靠近。

我的高中成绩特别神奇,能写出函数极限的大题,能推完一整套物理力学模型,结果英语阅读理解只能看出第一段的意思,作文永远在及格线上下挣扎。语文的古诗默写对我来说像拆盲盒,永远不知道今天是“无边落木萧萧下”,还是“我欲乘风归去”。小高考那年,别人晒出B、A,我拿出四个C,像拿了四张离家出走的车票,却不知道该坐哪趟。

成人礼那天,我穿着订制的正装,拽着袖口站在操场上。班主任讲了很多,什么“你们是祖国的花朵”“责任”“未来”等等,我都听不进去。我只知道,我西装革履的外壳里,还是个连喜欢的女孩名字都不敢问的小孩。

后来高考成绩出来,我勉强过了本科线,去了个二本学校。身边人安慰我说:“至少考上了。”我笑着点头,心里想的是:好像我人生一直就是“至少”。

但你知道吗?现在回头看,我还挺感谢那个高中时期的自己。

他懦弱、普通、不出众,但他没逃。他每天都乖乖进教室,努力理解公式,偷偷喜欢一个女孩,也偷偷把梦想写在草稿纸上。

现在的我,坐在二本的宿舍里,键盘噼啪响,风吹进窗户,像是那年小卖部门口的冷风,又像是夏天课间里她的发丝飘过我脸的感觉。

我知道,有些事已经来不及了,比如那句“你叫什么名字”,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说出口。但也没关系。因为三年的C等青春,不是失败,只是一种成长的方式。一个不擅长表达、但仍旧渴望靠近世界的男生,也有权利说一句:

我活过,我喜欢过,我努力过。

而这就够了。

—以上“她”的内容纯属虚构,其他由真实事件改编—